欢迎来到 2023年最新理论-百度百科
全国咨询热线:0793-986257
新闻中心
钱婧:年轻人如何告别“我不配”?
  来源:2023年最新理论-百度百科  更新时间:2023-11-15 05:33:09


经济下行的年代,焦虑的钱婧情绪开头在每一个群体蔓延 。

尤其刚走上社会的年轻年轻人,不但没有“仅仅要上了大学就好了”,人何人生反而因而上了大学变得更加艰难——市场已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告别高薪岗位 ,但高校每年都会向社会输送1000万+的我不配大学生 ,成果自然就是钱婧“每年都是最难毕业季”。

今天的年轻年轻人 ,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人何一种成果 ,那就是告别努力已经带不来对等的回报了 。

想当年,我不配70后的钱婧大学生  ,毕业包分配,年轻虽然不是人何每个工作都很好,但起码稳定,告别且多数在体制内 ,这可是今年年轻人求之不得的。80后的大学生 ,不包分配了,但他们赶上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那个阶段 。那个时候 ,哪怕专科生都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读书改变命运”或者“仅仅要上了大学就好了”的观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国人习以为常的。

如今 ,上面提到的各种红利都没有了,留给年轻人的 ,仅仅剩下无尽的焦虑和内卷。身处这样的时代,年轻人该如何理解自身的处境 ,又该如何缓解焦虑?8月25日 ,虎嗅《有书不孤读》栏目与北师大教授、《学术咸鱼自救指南》作者钱婧聊了聊。

一、 PUA化的信息环境,正在制造“不配得感”的年轻人

“有些时候找找自己缘故 ,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 ,有没有认真工作 ?”

前几天  ,李佳琦在直播间里的一段PUA式的说教,遭遇了打工人一致的口诛笔伐 。别以为这仅仅是李佳琦一个人的问题 ,其实它是过去几十年“成功人士们”的通病。并且,由于他们是“成功人士” ,关注度高,声量大,他们的行为和观点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我们无法逃避的一种信息环境。

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一点 ,今天的年轻人 ,正在被这样的一种环境所伤害。北师大教授钱婧就认为,今天的年轻人,虽然没有经历过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 ,但是他们仍然活的很苦。这个苦主要是指精神之苦,先不说别的 ,就今天的这个信息环境,就让年轻人苦不堪言。

怎样说呢?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了 ,当你拿起手机,打开一切一个自媒体 ,在上面都很容易找到一点儿诸如“教年轻人如何避坑” 、“教年轻人如何做事”的内容 。要是仅仅看标题,你还以为它们都是“为年轻人好”,要是阅读了内容,你就会发现 ,其中多数都是在进行“爹味的说教”——你不成功 ,是因而你还不够努力 。这不妥妥地就是另一个x 佳琦吗 ,一边割韭菜 ,一边还要PUA 。

钱婧教授说 ,在儿童教育学里面,有两个东西 ,一个叫“否认” ,一个叫“忽视”,这两个东西是儿童情感虐待的元凶  。如今 ,年轻人正在重新经历这两个东西 。当他们每天被“你要这样做 ,不能那样做”的信息环境所包围时,这不相当于给年轻人制造了一个“原生家庭”吗?

小时候 ,我们被父母说教 ,好不容易离开了原生家庭,又被“成功人士”说教 ,身处其中的年轻人,莫非不苦吗?很苦 ,并且,不但苦,还有后遗症,后遗症就是不配得感 。


图/《漫长的季节》

二、扔掉“不配得感” ,关键是要爱自己

不配得感,心理学上叫“冒名顶替综合症”,它指的是一种低估自己的心理倾向 。比方要是你经常会产生“我不配”、“我还不够好”的观念,那你就有“冒名顶替综合症”。

冒名顶替综合症是一种心理现象 ,它并不具备医学上的疾病特征,但在特定情况下,会引起诸如抑郁或恐惧障碍之类的心理困扰,造成相当大的精神内耗 。

前面我们提到 ,今天的信息环境 ,正在批量制造“不配得感”的年轻人 。比方这几年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嘲是"985废物" 、“海归废物”。能够考上985 、能够出国留学的年轻人真的很差吗 ?当然不差 ,且他们中的多数也不是社会底层,但他们依然被这种“我还不够好”的心理暗示所控制 ,不得不说,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

如何摆脱“不配得感”呢?在北师大教授钱婧看来 ,环境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并且方法说起来也简单 ,那就是爱自己 。怎样爱自己呢?就是要学会“认领”和“接纳”。

比方你是一个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考上了985大学  。能考上这么好的学校,首先说明你智商不错 ,你要认领自己的这个优点。不要觉得不好意思 ,更不要觉得“我不配” 。

当然,赏识自己的长处对一点儿人而言并不容易。改变需要时间和练习 ,钱婧教授建议,你可以试着把积极的东西记在纸上 。比方钱婧教授曾经就是一个社恐,不愿意跟陌生人说话 ,哪怕是工作关系,也不愿意给陌生人打电话 。但是 ,最终她把电话打了出去,她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实际上就是在训练一种积极的感知 。

今天  ,大家都知道很卷,不少年轻人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要是你爱自己,你就不会攻击自己 ,就不会说自己是个废物  。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不代表一辈子就这样了,先接纳目前的不如意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一边学习 ,一边寻找机遇,总比天天在那里内耗要强得多 。

三、把每天过成事 ,你就不焦虑了

前面提到的“不配得感” ,是年轻人焦虑的元凶之一,它使得年轻人在本来还不错的情况下,仍然觉得自己不够好 。

接下来再说一个年轻人的焦虑 :金钱焦虑 。其实金钱焦虑并不专属于年轻人,毕竟 ,现代社会,人的欲望基本都会跟金钱产生联系,因此 ,出现金钱焦虑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 。

金钱焦虑可以缓解吗  ?在钱婧教授看来 ,当然是可以的,并且给出了自己的小窍门 。钱婧教授说 ,现代人,一提到赚钱就会百抓挠心不高兴,缘故是我们把关注点都放在了”钱“上,没放在“赚”上。当我们把焦点放在“钱”上时 ,我们就会感觉钱不够 ,由匮乏导致的各种负面情绪都出来了。要是能把焦点放在“赚”上面,那我们就清醒了,因而你知道目前的行动还不够。可以说,焦虑的反面不是希望 ,而是具体 。

钱婧教授说 ,现代人设定人生目标时,通常都是金钱导向、成果导向的,比方年薪百万 ,就是不少人的目标。这种目标有什么问题呢?问题是在实现它之前,你一想到这个目标,就会自我攻击和自我否认 ,我怎样还没年薪百万呢 ?

我们设定目标 ,是为了引领我们前进的 ,不是让目标每天告诉自己“我不行”的,钱婧教授说 ,我们应该放弃这种“成果导向”的目标 ,把它变成“过程导向”。

所谓过程导向 ,更准确的说是“事情导向”。比方你想要年薪百万,你去看看招聘网站 ,需要完成哪些事才能年薪百万 。要是目前的能力完不成这些事 ,你再拆分一下 ,需要先做哪些事 ,比方需要考个什么证 ,这样 ,宏大的目标被你变成了一件件的具体的事,你就没有那么焦虑了 。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文成

电话:0783-987450

传真:0783-987567

邮箱:nanhuiqu1387@126.com

0.1452

Copyright © 2023 Powered by 2023年最新理论-百度百科  sitemap